资源预览,请登陆下载Word 文档,全站免费下载 历史教育教学网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16.1974年,在西沙海战期间,蒋介石收到一份急电:中共海军导弹护卫舰,企图穿越台海海峡。蒋介石命令:让路。当天,人民海军的导弹护卫舰顺利通过台海海峡,这是25年来的第一次。蒋介石这一态度反映了 A.新中国海军力量的强大 B.中美关系的改善 C.“九·二共识”具有 历史基础 D.海峡两岸关系开始解冻 17.2008年12月15日,,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的两岸“大三通”全面启动,台湾与道路真正迈入一日生活圈。两岸“大三通”时代的来临 ①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 ②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④是一国两制在台湾的成功实践 A. ①② B. ①②③ C. ②③④ D. ①③④ 18.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,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,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。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 A.1949年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》 B.1954年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 C.1980年《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》 D.1999年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》 19.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出席了一次重要国际会议,并在会议期间发挥积极作用。“积极作用”是指 A.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.促成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.推动会议取得了“求同存异”的共识 D.推动会议达成了《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》 20.凡尔登战役计划的制定者认为,无论德国人能否攻占凡尔登,“法国军队都将血流成河,尸积如山”、“将使法国人民明白,就军事方面而言,他们没有什么可指望的”。由此可见,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战略目的是 A.企图结束西线战斗 B.彻底瓦解协约国同盟 C.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D.打开通往巴黎的门户 21.斯塔夫里阿诺斯论述道:“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,1945年以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,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强化形成了鲜明对照。”这里“帝国权力的强化”指的是 A.战胜国积极展开军备竞赛 B.战胜国实施民族自决原则 C.殖民地“委任统治”形式 D.法国在欧洲寻求安全保障 22.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问题的处理,既反映了报复和削弱德国的自私意图,某些问题上也一定程度体现了民族自决原则。《凡尔赛和约》中对下列有关问题的处理兼有这两方面因素的是 A. 捷克斯洛伐克问题 B. 但泽自由市问题 C. 德国殖民地问题 D.萨尔煤矿问题 23.1932年,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:“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,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,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,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,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、恐惧和威胁的态度。”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.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.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.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.日本发生“二二六”兵变 24.二战前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下列局部侵略战争,按其开始的时间先后排列,正确的是 ①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②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③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④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A.①②③④ B.③②①④ C.②③④① D.③①②④ 25.1940年12月,罗斯福发表“炉边谈话”时说:“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,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……我们知道,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。”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.波兰 B.英国 C.苏联 D.法国 26.诺曼底登陆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。有关这一战役的表述,正确的是 ①代号为“火炬” ②使德军陷于东西两线作战之局面 ③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④加速了德国法西斯走向灭亡 A.①② B.②③④ C.②④ D.①③④ 27.1943年7月,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。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,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,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。这次战役是 A. 莫斯科战役 B. 斯大林格勒战役 C. 阿拉曼战役 D. 库尔斯克战役 28.有学者认为,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,而 1939-1945年的大 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”。这里的“意识形态之战”指 A.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B.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.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D.法西斯主义与民主自由 29.这是两幅摄制于二战期间的经典照片,分别记录了激战后的美国与苏联士兵将国旗插上
浙江台州中学2013-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练历史.doc
(368 KB, 下载次数: 11)
|